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历史类 > 李侃《中国近代史》 > 学习指南

李侃《中国近代史》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这本《中国近代史》作为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从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经过三次修订,累计印行100余万册,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和广大读者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对于编著者来说,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说是鼓励,因为编著者的劳动,通过教学实践和读者的检验,得到了公众的承认;说是鞭策,因为编著者感到书中还有不少缺陷,需要改进。鉴于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进展,这部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因此决定再作一次修订。

本书修订主要内容:这次修订,大体上是在保持原来框架的基础上,对某些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适当简化了对若干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的叙述;充实了一些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对清朝统治集团的活动和变化情况,也略有增加。同时改正了某些史实错误,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观点力求实事求是,中肯平实;文字力求朴实通畅,简明扼要。按照高等院校现行历史学科的设置,本书的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八十年的历史。

参加本次修订的有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龚书铎等同志,全书由龚书铎同志通阅统改。

本书从开始编写到历次修订,一直得到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校领导和史学界同行的大力支持,并得到国家教委有关同志的指导。这次修订,山东大学和中央民族学院又给予热心支持和帮助。在审阅定稿过程中,承中国人民大学王汝丰教授、李文海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刘振岚教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负责这次修订编辑工作的陈铮同志和李占领、沈致金同志、也尽了很大的努力。谨在此向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各位学者、编辑同志致以诚挚的感谢。


◇ 作者简介

1.李侃教授简介

李侃,辽宁本溪人,1922年6月13日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著名史学家和出版家。

简介

李侃,1945年参加革命,历任本溪市民主青年联合会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科长、办公室副主任。1957年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秘书主任。1958年8月调中华书局,先后任编辑室副主任、副总编辑。

李侃1958年7月进入中华书局,同时也开始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有系统地阅读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各种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著作、论文和学术动态,也留心阅读。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内报刊上已发表了一百几十篇文章。

1983年12月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担负的社会工作主要有,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孙中山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分编委及清史(下)卷主编、《中国史学年鉴》主编、《真理的追求》杂志兼任主编。

于2010年7月1日18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代表作品

著有《中国近代史散论》、《朝夕集》等。

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杰出出版家,著名历史学家,古籍整理和传统学术文化出版战线优秀领导干部,全国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中国现代史料学会原会长,中华书局原总编辑、香港中华书局原董事长李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7月1日18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李侃同志,1922年5月18日生。辽宁本溪人。他中学时起便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在学校开展的秘密反满抗日活动。1945年任本溪市民主青年联合会主任,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辽东三地委宣传干事。1948年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干事、副科长、宣传部部长秘书、办公室副主任。1954年调北京,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地方工作部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秘书主任。1958年调中华书局工作,历任近代史编辑组副组长(主持工作)、编审,中华书局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华书局香港分局董事长、《文史知识》杂志主编;中国史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孙中山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史料学会会长;抗日战争史研究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分编委兼清史卷(下)主编,《中国历史学年鉴》主编等职。1998年10月离休。

李侃同志长期主持或分管近代史编辑组(室)工作。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组织出版全国政协编辑的《文史资料选辑》(1-72辑)和《辛亥革命回忆录》(1—6辑),出版清代与近代《史料笔记丛刊》、《近代史资料》(1—43辑);70年代初,策划出版《中华民国史》及其配套的《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民国大事记》和《民国史资料选辑》,主持编写大学教材《中国近代史》(已出四版,两获全国优秀教材奖),陆续出版多种中国近代经济史类资料丛书及清代档案资料等。80年代初,李侃同志参与《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清史近代史部分的拟订工作,并承担出版其中大批项目,主要有:包括《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清末教案》等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包括《林则徐集》、《孙中山全集》、《黄兴集》、《宋教仁集》、《蔡元培全集》、《严复集》等的《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包括《李星沅日记》、《翁同稣日记》、《郑孝胥日记》等的《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出版多卷本《清代人物传稿》上编。联系出版《顾维钧回忆录》、《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通信录》、《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中华近代文化史丛书》和《辛亥革命史丛刊》等。先后出版多种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70周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和《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国学者论文集》。李侃同志领导创办《文史知识》杂志并任主编。众多中国清代、近代史料和研究著作图书的出版获得国内外学者的欢迎和好评。

李侃同志刻苦学习,才思敏捷,勤于笔耕。他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近代史诸问题,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史》(合著高校教材),论文结集有《中国近代史散论》、《朝夕集》、《近代传统与思想文化》、《史林随想录》、《中国近代史论丛稿》、《芳古集》和《李侃史论选集》、《李侃史学随笔选》等,对于中国近代史领域中一些重要课题,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晚清政局、辛亥革命、农村农民与革命、思想文化及人物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都提出了独到和精辟的见解,在史学界产生很大影响,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起到推动作用。从1980年起,李侃同志历任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会长,在组织协调史学会内部建设,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接办《中国历史学年鉴》后,增加了中国史学会实质性的工作内容,成为海内外了解中国史学研究状况的一个重要窗口。

70年代末,李侃同志为恢复中华书局的独立建制,重组近代史编辑室做了许多工作。李侃同志在领导岗位上,坚持正确的方向,贯彻古籍整理出版方针,重视图书质量管理,强调多出书、出好书,探索出版改革,走向市场,既谋求发展,又保持老社特色和应有的地位。改革开放初期,便开始与香港、台湾中华书局开展联谊活动,加强人员互访,进行业务交流合作。在李侃同志的争取下,80年代,中华书局成为全国唯一获准独立实行对外图书出口贸易的出版社,与日本等国的图书贸易趋于活跃,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对外发行的人才。 李侃同志一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共产党人的操守,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出版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较高的理论水平、业务素养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工作勤奋敬业,办事认真细致。作风民主,密切联系群众。

李侃同志任职中华书局逾40年,不计名利地位,尽心尽职,为我国古籍整理、学术著作出版的繁荣和发展勤奋工作,赢得了出版界和史学界的尊敬。

中华书局和同仁将永远铭记李侃同志对中华书局和出版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2.李时岳教授简介

李时岳,1928年10月生,福建长汀人,著名近代史专家。

人物简介

李时岳(1928年10月-1996年4月5日),福建长汀人,著名近代史专家。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本科),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历任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副主任,《史学集刊》主编,吉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汕头大学副校长兼历史系主任,《汕头大学学报》主编,汕头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南地区辛亥革命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康梁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

主要著作

《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合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合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人民出版社1958年初版,1962年再版,1985年三版;

《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地区的革命运动》,三联书店1957年出版;

《张謇和立宪派》,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

《中国近代史》(合编),中华书局1983年第三次修订本;

《近代史新论》,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

主要论文有: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

《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几点思考》,《历史研究》1988年第1期;

《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吉林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

《义和团运动再认识》,《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等。

3.李德征教授简介

李德征教授,女,山东章丘人。1938年生,195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61年师从陈旭麓、夏东元、钱实甫先生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在山东历史研究所。1972年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曾任系主任。获得过“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人民教师奖章”。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山东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先生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早在1975年就和李侃、胡滨、李时岳、杨策、龚书铎等人一起参加了山中华书局组织的《中国近代史》撰写工作,并为主要定稿人之一该书1977年出版后,旋即被许多院校采用,并被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经过三次修订,该书久销不衰,日前累计印数已逾121万册。由于体例合理,内容完备,叙论得当,行文严谨,该书第三版于1988年获第一届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第四版于1996年获第三届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义和团运动史是先生长期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她先后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论著其中,《义和团运动史》(合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是“文革”后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该课题的专著,不仅全而客观地展不了义和团运动的复杂历程,而且在许多敏感问题上纠正了中外学者的偏颇之见和不实之词,拓宽了视野,深化了思察,她与人合著的《八国联军侵华史》,四次获得山东大学、山东省教委、山东省社联等单位分别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此外,她撰写的《论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围攻使馆事件》、《论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袁世凯》《清政府在义和团时期的人事变动》等重要论文,与人合作出版的《义和团运动时期报刊资料选编》和《义和团运动人辞典》等著作,亦受到学术界的好评。80年代以来先生又致力于中国近代企业史这一新领域的开拓,先后与孔令仁教授主编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中国近代化与洋务运动》、《周村开埠与山东近代化》和《中国老字号》等著作大大丰富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尤其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字号》丛书系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规划项目,共10卷近400万字其收载内容之多涉及行业之全分布地域之广在国内同类著作中都是空前的。这套丛书在理清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脉络的同时并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是一部融资料性、研究性于一体的高品位学术著作。

治学风气

先生功底扎实,治学严谨,不囿成说,勇于创新,经过30多年的辛勤耕耘,先后出版合著2部,参编教材3部,主编著作5部,发表重要论文20多篇,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与此同时她长期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无悔无怨地把汗水和心血遍洒在讲台之上,由于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学训练,先生授课循循善诱,条理清晰,富有激情和启发性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深受学生欢迎。

先生作风正派,办事公正,胸怀坦诚,与人为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深受人们敬重。先生视野开阔,勇于进取,老当益壮,依然致力于教学与科研的长远发展,并努力开拓中韩文化交流的新渠道。不倦的学术追求将使先生的事业攀上一个新高峰。

4.龚书铎教授简介

龚书铎(1929.3-2011.11),男,福建泉州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教育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原召集人,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市历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11月9日,龚书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人物简介

龚书铎(1929.3-2011.11.9),男,福建省泉州市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教育家,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原召集人,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历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社会通史》总主编、《图说天下——中国历史系列》主编。

2011年11月9日,龚书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

科研课题:主持完成了北京市重点课题《中国文化通史》、教育部重大课题《清代理学研究》等科研项目。

讲授课程:龚书铎教授在世时,为本科生主讲过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晚清政治史、中国近代文化史等课程。

个人履历

1947年9月,考入台湾师范学院(现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学习;

1950年2月,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

1952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国史组副组长。 培养硕士研究生23人(含越南1人),博士研究生32人(含韩国留学生3人),指导过国内访问学者5人,韩国、美国、捷克访问学者各1人。

访问过朝鲜、美国,出席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研讨会 。

个人荣誉

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奖;

1989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1990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999年,论文《正确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人民日报》1999年5月6日) 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主编的本科教材《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4版)荣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1年教育部推荐教材。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龚书铎先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研究,其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被教育部列为“研究生教学用书”。

个人作品

已出版的著作有《中国近代文化探索》(增订本)、《近代中国与文化抉择》、《求是室漫笔》、《历史的回答——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几个原则问题的争论》(合著)等。

代表性著作

《中国近代文化探索》(增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中国近代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龚书铎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5年。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主编),中华书局,1997年。

《清代理学史》(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代表性论文

《清嘉道年间的士习与经世派》,《中华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近代中国文化结构的变化》,《历史研究》,1985年第1期。

《略论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中国近代文化探索》(增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近代中国的现实与近代中国的文化》,《高校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

《儒学在近代中国的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第3期。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史学研究》,《人民日报》,1996年8月27日。

人物评价

龚书铎教授对博士生培养有缜密可行的计划,有针对性很强的指导方案。他始终强调:研究文化史既要胸有全局,也需林中见木,只有把综合的、宏观的论述与具体领域的、分门别类的探究相结合,才能扎扎实实地把研究推向前进。他的这一思想不仅贯穿于自身的研究活动中,而且反映在对博士生的指导上。每一位师从龚书铎教授的博士生在入学之初都会被告知:不要满足于选一个易做的题目、得一个学位,而应该下点苦功夫,为学术发展尽一份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结构的设计,都是与龚书铎教授反复切磋反复商讨才定下来的。更为重要的是,这里面贯穿着他对近代文化史整体而深入的思考。晚清以来的理学、心学、诸子学、地理学、中西文化观、科学思潮、民族主义思潮、社会风尚等等,从这些年他的学生们所完成并正在陆续出版的博士论文也可以看出,龚书铎教授对于学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有着一个长远的、宏观的设想。

 

小编留言:网站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有时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任何人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