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历史类 > 王蕙贞《文物保护学》 > 学习指南

王蕙贞《文物保护学》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文物保护是涉及历史、考古、政治、经济、艺术等人文社会学科和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地学、环境等自然学科的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边缘学科,需要多方面的科学工作者协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

文物保护队伍正在逐步壮大,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但相对我国众多的珍贵文物急需抢救、保护、研究、利用,仍形成强烈的反差,亟需提高整体文物保护研究水平和加速培养适用的专业文物保护人才,然而目前文物保护方面全面、系统的教材尚较缺乏。我们在总结近20年教学、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本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保护实践相结合,从各类文物的材质、保存环境、影响文物安全的各种因素分析,研究文物的腐蚀机理,文物保护材料的筛选、合成、特性,文物保护方法及保护工艺技术的思路,编写了这本《文物保护学》,供考古、文物保护专业师生及文物保护工作者参考。


◇ 作者简介

王蕙贞,陕西省高陵县人,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后留校工作,从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1989年,调到文博学院从事文物保护的教学与科研,任文物保护教研室主任和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室主任。

王蕙贞《文物保护学》书评

王蕙贞老师编著的《文物保护学》出版后,我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和王老师的学生,心中一直有写点东西的冲动。

王老师是陕西省高陵县人,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后留校工作,从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1989年,调到文博学院从事文物保护的教学与科研,任文物保护教研室主任和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室主任。1996年,我考入西北大学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有幸成为了王蕙贞老师的学生。

王老师从事文物保护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她生长在文物大省陕西,就读于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大学,学习高分子化学专业,这些条件为她的文物保护事业提供了工作对象、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1984年,王老师参与了“秦俑彩绘保护”课题,开始与文物保护结缘。如果说那个时候,王老师从事文物保护还是“玩票”,到了1989年她就真正“下海”了。1989年,王老师被调入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建设文物保护专业,至今仍然活跃在文物保护工作的第一线,并身兼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科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因为西北大学的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是全国最早的文物保护专业,王老师带领同事制定课程安排和编写教材,为我国的文物保护教学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后来,很多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都曾参考过他们的工作成果,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学校还将王老师聘为客座教授。

学习过《普通化学》《化学原理》《普通物理学》之后,我们就开始专业课了。那时候王老师为我们讲授《文物保护材料学》《有机文物保护学》和《防腐防霉杀菌概论》等课程。王老师讲课略带陕西口音,上课的时候总是很认真地板书。我记得王老师在讲到某种物质时,常会就其特性提醒我们在饮食上注意安全和节制。现在想起来,她的那种关心还暖在心头。王老师的办公室和她的实验室连在一起,是她工作的地方,也是学生做实验和交流的地方。进入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药液浸泡的牛的胚胎、处理过的其他标本;套间内装有通风橱,可以方便地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和保护处理。

王老师不但为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她还在繁忙的教学与科研之余,编写出版了《文物保护材料学》《防腐防霉杀菌概论》《文物与化学》等著作。退休之后她又因为“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年轻的文物保护工作者,特别是我们文物保护专业十多届毕业生,呼吁有一本我国自己的文物保护教材,以便大家参考和供培养文物保护技术干部使用,并建议在总结我们教学科研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成书”,开始为“年轻的文物保护工作者” 和自己的“十多届毕业生”进行《文物保护学》的编写。

为了编写这本《文物保护学》,王老师花费了3年多的时间,组织人员,协调编写体例,并且独自完成了其中的大部分章节。这本书共16章,60多万字,基本上都是王老师一笔一划在方格稿纸上写成的,可以说每个字都倾注了她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挚爱和对年轻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殷切希望。

书中对各种材质的文物的损毁原因追根溯源,对保护工艺比较筛选,并对保护材料的性能、合成、使用进行了详细描述。例如,为了便于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书中根据材质将文物分为陶瓷砖瓦,金属,石质,纸质,漆木竹器,纺织品,壁画、彩绘、泥塑,皮革、尸体、骨角,古代建筑等大的门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细分,使知识体系在总体上形成干、枝、叶的树状结构,方便读者检索、记忆和实用。

除了狭义上的文物保护内容,书中还就考古现场的环境监测,文物的采集、提取、包装、运输等,文物的存放(博物馆环境),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保护上的应用以及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等与文物保护相关的内容分章节进行了说明。例如,在“博物馆环境”一章中就包括概述和博物馆选址、建设、温湿度、有害气体、光辐射、微生物、虫害、火灾等需要注意的具体内容。

虽然这本书的发行是面向全社会的,但是我一直相信,在王老师的心中这本书是专门写给我们这些学生的。她太爱自己的学生,即便我们一批批走向社会后,她也从来就没有间断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她的关爱有各种方式,这次是出版《文物保护学》。

在我诚惶诚恐地编辑这本书的时候,时刻感受着王老师对学生的爱护,也时刻感受着学生们对她的爱戴。去年王老师70大寿前夕,几个同学向我求证王老师生日的确切时间。很惭愧的是,我也不太清楚,最后只好找借口向王老师要来她的身份证号码,提供给了大家。后来听说,除了电话问候,还有学生专门去西安为王老师拜寿。

所以,在我看来,王老师的这本《文物保护学》不仅是一本严谨、刻板的科学著作,也是一本充满关爱、温情的情感著作。在这本书出版发行之际,我衷心祝愿王老师身体健康,祝愿王老师所挚爱的文物保护事业蓬勃发展。(转自文物出版社)


小编留言:网站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有时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任何人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